把“吸血鬼”請進水稻田。
水蛭又叫螞蝗,在人們的印象當中,它們是在水里專門吸血的家伙,唯恐避之不及。而江蘇宜興的張梅香卻在水稻田里養起了水蛭,更出人意料的是,1畝水稻田,投入就1千多元,竟有2萬元的收入。
水蛭自古就是名貴藥材,主要用于治療心絞痛、腦中風、跌打損傷等。200多條成年水蛭可以曬1公斤干品,目前的市場價格將近800元。由于野生水蛭資源越來越少,多年以前,張梅香便在池塘里搞起了水蛭的人工養殖。她養的是一種叫寬體金錢蛭的水蛭品種,體積大,養殖時間短,不吸血,好管理,三個月就能長到20~50克重。
水蛭的行情不錯,張梅香雖已有近百畝的池塘在搞養殖,但她仍想再擴大規模。然而在宜興當地,農田少使得池塘成了稀缺資源,卻有著冬小麥與水稻輪作的種植習慣。小麥在5、6月份收割,然后插秧或者直接撒播稻種。水蛭一般在6月中旬下苗,經過三個半月的生長周期,10月中旬成熟,和水稻的生長期大致吻合。水蛭和水稻都與水有關,奠定了它們共生的基礎,張梅香在請教專家得到驗證以后,開始嘗試在水稻田里養水蛭。
改造稻田,降低成本。
盡管張梅香以前在池塘里養殖水蛭,積累了一些經驗,可在水稻田里養水蛭,對她來說也是新課題。于是,張梅香根據水蛭的生長特點,本著少花錢的原則,對水稻田進行了改造。
水蛭平時喜歡呆在水里,天熱了就會鉆進泥巴里。田埂是水蛭比較喜歡去的地方,為了防止水蛭逃跑,張梅香首先把水稻田外圍的田埂進行了加固。為了保險起見,她還在田埂里邊圍上了防護網。
水稻田里適宜的水蛭投放密度為每畝25000~30000條之間。這些水蛭苗如果買來的,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,因為張梅香的水蛭苗都是自己繁育的,因此前期投入相對比較少一些。在保證水稻正常生長的情況下,一畝水稻田前期的投入也就500元左右。和網箱養殖相比,一畝節省3000元。
水蛭高收成,全靠日常好管理。
水蛭被請到了水稻田里,水稻和水蛭一起生長,這樣管理的時候,既要考慮到水稻的需要,也不能忘了水蛭,要在它們需要的平衡點上做到盡量節約成本。
張梅香憑著多年池塘養殖水蛭的經驗,適時轉換思路,把水蛭請到了水稻田里,使水稻、水蛭雙豐收,這種養殖模式不僅高效,而且經濟環保,真正做到了花小錢辦大事。需要提醒的是,作為經濟動物養殖,養殖風險還是要考慮的。想養殖,還要先把技術學到手。